2025年,中国多地持续推进禁塑与环保行动,通过政策监管、社会宣传和科技创新,全面加强塑料污染治理,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落地生根。
多地政府通过修订法规、严格执法,进一步压实禁塑责任。
蚌埠市:2025年2月修订《蚌埠市禁止、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》,明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动态管理机制,细化政府监管和行业部门职责,对违规生产、销售和使用行为加大处罚力度。
儋州市:自年初启动“春风”专项行动以来,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,立案查处违法案件91宗,罚款4.6万元,重点打击农贸市场、餐饮单位等场所的违规行为。
黄梅县:清明节前夕,在全县范围内开展“禁塑”专项行动,签订《禁售塑料花承诺书》670余份,收缴违法塑料制品500余支,形成全面禁塑的高压态势。
各地通过主题活动、志愿服务等形式,提升公众环保意识。
山东省:3月30日举办“国际无废日”志愿服务活动,开展“变废为宝”创意展览、“无废”宣讲等“五进”活动,覆盖超400名居民,推动“无废城市”理念深入人心。
安庆市:举办“国际无废日”主题活动,通过展览、有奖问答、生态文学朗诵等形式,普及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知识,引导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。
中国绿发会:发起“人民战塑”行动,组织志愿者开展净滩、净河、校园科普等活动,推动减塑政策落地,倡导公众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。
生物基材料等环保技术的突破,为禁塑政策提供有力支撑。
海南、河南等地:通过推广可降解塑料袋、环保餐具等替代品,减少传统塑料制品的使用。
科研进展:非粮生物基材料的发展取得突破,以玉米秸秆、甘蔗渣为原料的生物基塑料性能与传统塑料相当,且可自然降解,减少对粮食资源的依赖。
快递、零售等行业加速绿色转型,助力禁塑目标实现。
国家邮政局: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全国邮政快递网点全面禁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、胶带及编织袋,推动快递包装减量化、标准化和循环化。
零售企业:响应政策号召,推广可重复使用购物袋,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流通。
禁塑与环保行动需多方协同发力,形成长效治理格局。
政府:持续完善法规体系,加强监管执法,推动禁塑政策落地见效。
企业:加大环保技术研发,推广绿色产品,履行社会责任。
公众:增强环保意识,践行绿色生活方式,共同参与塑料污染治理。
结语
禁塑与环保行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。通过政策引导、社会参与和科技创新,中国正逐步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,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中国智慧。未来,需持续凝聚各方力量,共同守护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。